诗词里为何月亮总惹相思?它寄蕴着人间美好,还是万古悲愁?

小时候,我们说: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月亮其实已带我们穿越了千年文明、走遍了山山水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物象,也是一个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意象。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里,月亮寄托着对生命、人生、事业、情爱、生活等等所有的情感的领悟与追寻,如果缺失月的意象,中华诗词将会少缺很多华彩。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是传统文化的图腾——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中庸之道,不喜欢太过强烈直接的表达,而是含蓄委婉迂回。相比起太阳,月亮好像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在它的清澈明润,温柔如水之下,寄寓着人间美好、也承载着人世辛酸;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情,再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月亮的皎洁清冷、静谧温柔,它高悬天穹却非高高在上,它有众星相捧却如孤寂万年。最清冷的风华,使得它成为各朝各代各文人的钟情与偏爱,简直到了无月不成诗的地步。翻阅中国古诗词,会发现,在漫漫的岁月变迁与文化长河里,月亮,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意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不同时期,月亮有不同寓意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轮圆月,寄托相思,一代又一代的人看同一个月亮,不同人,不同时空,不同心境看月亮,都会有不同的感触。

《诗经》里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在这里,月是美人,望月怀人,迷离伤感。

宋玉《九辩》里说:“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这里,极明的月亮,寓意自身的美德。

《古诗十九首》里,《明月何皎皎》是最有代表性的涉月诗:“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里,皎皎明月,是游子的思乡之愁。

三国魏晋时期,时局动荡,战乱频繁,政治上的高压不敢让文人们直抒胸臆,于是开始借助月亮隐晦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战乱连绵的不满,月亮,代表着精神寄托。

在两晋南北朝以及隋朝时期,文人诗中的月亮比较多姿多彩,出现了各种对月亮的别称,如明月、皓月、孤月、素月、新月等等。

唐宋时期,南北方文化彻底融合,诗人们对于月亮的描写也登峰造极。与前代相比,月这个意象在诗词中的运用有了突破性进展。仅李白关于月亮的诗,就有三百多首。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唐·李白《把酒问月》

——月亮是抒发感情的载体——

寂静的夜空,月华如水,把酒问青天,诉说心中的悲喜。

月亮是抒发感怀的载体,满月,残月,不同的美感,亦寄托着诗人们不同的情感,深浅浓淡,各有不一。最常见的,便是思乡之情,最著名的明月思乡诗,便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古时交通不便,文人才子,大都一生辗转起落,此去经年,再见就不知何时,唯有的,便是以一轮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不论多远的距离,不论是在大雪纷飞的塞北,还是小桥流水的江南,亦或是在长安万家灯火,或者深闺春房,都能看到同一轮月,等到月圆之时,便是团圆之时。可能人们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期望和盼念,才在车马都慢的年代日复一日的等待。

我们虽然和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但是我们现在读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词,在文字里,仿佛可以看到斗转星移之间,李白在对月独饮,苏轼在月下神伤。“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也唯有月亮才能排解苦闷忧愁。

唐诗中,月亮这个意象,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在每一种题材中都可以找到踪迹。边塞诗、送别诗、团圆诗、思乡诗、羁旅诗、闺怨诗、人生哲理诗等等题材,都出现了大量的月。在诗人眼里,月亮是人生际遇和岁月羁绊的倾诉对象,在载不动太多愁的现实打击里,月亮,是苦闷的载体,是精神的寄托,更是精神的沉淀。当月华如水、皓月当空之际,无处安放的灵魂,堆堆满满的思绪,倾泻而出,一首首经典便由此应运而生。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宋·吕本中《采桑子》

——以月来表达人生哲理——

以月来表达人生哲理是从唐朝开始。诗人们将月亮拟人化,借月抒情,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月亮,并开始探索对人生世界以及宇宙的感悟。“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亮这时已经褪去了神话的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再是神秘和恐惧,更多的是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李白曾感慨,“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光明和黑暗的对立,让曾经的年轻气盛慢慢沉淀,有酒有月,即使人生大起大落,也时常被黑暗吞噬,但仍然心怀希望,向往光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来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展现的是一种洒脱淡然的人生态度,但也蕴含着一丝对人生的无可奈何。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

我们头顶的那轮明月,它穿越几千年,见证了沧海桑田,目睹人世间的分分合合和喜怒悲欢。它照过豪情万丈、不拘一格的李白,也照过钟情美食、游山玩水的苏轼,还照过悲天悯人、怜悯苍生的杜甫,更照过华夏泱泱大国的每一寸疆土,照过成千上万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它遵循着阴晴圆缺的规律,它代表着永恒和轮回,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它寄蕴着人间美好,还有,万古悲愁。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图片来源网络,不妥请告知删除。)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