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第一科学家只因一本黄历蒙冤而死,康熙都无法救!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明末清初之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风潮,史称“西学东渐”。在这一时期,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为了能够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便以科学技术为敲门砖,获得了明清统治者的信任和倚重,成为了中国政坛和学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这其中,成就最高、地位最隆的人物,就是历经明清两朝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穿清朝官服的汤若望像)

汤若望1592年生于德国科隆。在他的青年时代,他接受了当时西方社会最优秀的教育,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同时他也加入了宗教组织耶稣会,决心为天主教的传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二十七岁那年,他来到中国,开始了在中国长达四十七年的生活。在中国的前二十五年,汤若望服务于明朝政府的钦天监(即国家天文台)。凭借极其扎实的天文历算知识,汤若望获得了崇祯帝的信任,主持修订了《崇祯历书》。这部新的历法使用西方天文和数学知识,修改了明代沿用了近三百年的《授时历》中的种种弊端,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部历法。同时,他还为大明王朝监造各类西洋火炮,用于对关外清军的战争。然而遗憾的是,汤若望的努力并没有收到什么成效——他所监造的西洋火炮没能挽救明王朝的灭亡,至于新历法,由于钦天监中的保守势力的阻挠,崇祯帝在颁行新历法的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一直拖了十年,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帝才终于下旨,从明年起颁行新历法。然而第二年春天,明朝就在李自成大军的进攻中灭亡了。紧接着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汤若望带领钦天监全体传教士转投新的朝廷,成为了大清王朝的钦天监掌事(负责人)。摄政王多尔衮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天文历算知识,对他所修订的新历法也十分感兴趣。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清廷颁旨全国,开始全面采用汤若望的新历法,并命名其为《时宪历》。

(顺治十五年顺天府颁行的《时宪历》)

整个的顺治年间,顺治帝对汤若望都十分信任和倚重,顺治帝甚至称呼汤若望为“玛法”(满语:爷爷),不仅对其在钦天监的工作全力支持,而且对汤若望的各种建言献策都很重视,还经常就重大问题咨询他的意见。汤若望可以说成了大清王朝的首席科学家。据说在顺治帝病重之际,顺治帝就继承人的问题询问过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皇三子玄烨已经出过天花,从医学上看不会再出天花。最终顺治听从了他的意见,选择了玄烨为继承人,这才有了后来的康熙皇帝。

(位于今北京市建国门的古观象台遗址,这里就是当年清朝钦天监所在地,上面的天文仪器大多都是汤若望设计制造的)

然而,随着顺治帝的去世,汤若望的处境开始变得不妙了。失去了皇帝的庇护,对西洋传教士以及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文化深恶痛绝的保守派士大夫们开始肆无忌惮地攻击汤若望及他领导下的科学家团队,而他们首先攻击的对象,就是汤若望主持修订的新历法。康熙三年(1664年),一场由杨光先挑起的围绕着新历法的冤狱拉开了帷幕。

(穿清朝官服的杨光先像)

杨光先,原为明朝新安卫千户,后因上书攻击当时的首辅温体仁而被流放辽西。入清之后,他为新安卫官生(受父亲荫封可以直接参加进士考试的儒生)。他对于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拥有崇高地位十分不满,更对他们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极其反感。康熙三年,杨光先向清廷的礼部上书,指责汤若望的新历法有严重错误,要求将汤若望治罪。当时清廷正是鳌拜专权时期,鳌拜早就对身居高位、深受皇帝信赖的汤若望不满。杨光先的上书正好给了他打倒汤若望的机会,于是原先籍籍无名的杨光先一夜之间屌丝逆袭,成为了鳌拜的红人。

(影视剧中的鳌拜形象)

本来,任何一种天文历法都会有其疏漏之处,偶然出错误也在所难免,但是到了杨光先的嘴里,却成了汤若望“图谋不轨、罪大恶极”的罪证。事实上,杨光先本人的科学素养极差,对天文历算可谓知之甚少,如果进行正式的学术辩论,他同汤若望是根本无法交锋的,但当权者的青睐却让他有了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在杨氏的书里,他对汤若望带来的一切西方科学文化全部予以否定。比如汤若望带来的地圆学说,就被杨氏斥为“荒谬”。杨氏的依据是,既然地球是个球型,那地球那边的人如何站立?海水岂不是要倒灌?难道西洋人全都不是人而是鱼鳖吗?就在这样荒诞的攻击下,汤若望和他的科学家团队成了愚昧和排外的牺牲品。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裁定汤若望凌迟处死,其团队的科学家们也全部处死。后来因为孝庄太后的力保,汤若望终于得免一死,但他的科学家团队却有多人被杀,而他所制定的《时宪历》也被废止不用,中国又回到了《授时历》的老路上。

(以当时鳌拜的骄横跋扈,连康熙都惧怕什么时候会被废,更别提保护一个外国科学家了,不过鳌拜最终也自食其果,被康熙用计所杀,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吧)

康熙五年(1666年),汤若望——这位明末清初的首席科学家,曾经位隆权重的德国传教士,凄凉地病逝了。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马尾沟的汤若望墓的墓碑)

愚昧可是暂时战胜科学,但却不能永远战胜科学。汤若望死后不久,他的学生——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就开始了为老师伸冤的努力。在康熙七年(1668年)钦天监进行的一次历算比赛中,南怀仁使用西洋算法大获全胜,证明了汤若望的新历法明显比旧历法优越。靠着政治攻击而不是学术水平当上了钦天监监正(国家天文台台长)的杨光先终于被免职,南怀仁取而代之。又过了一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一举铲除了鳌拜集团,开始亲政。康熙亲征伊始,就立刻为他幼年时就敬仰的汤若望平反昭雪,不仅恢复了其名誉和生前的官职级别,而且亲自为汤若望撰写了祭文。清廷重新启用《时宪历》,并从此一直使用到了清亡,再未反复。

(汤若望的学生、为汤若望伸冤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

汤若望的悲剧,反映了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在接受西方科学文化过程中的艰难和曲折。横亘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文化之间的,不仅有着思维的差异和认识的差距,更有着无法回避的宗教因素。西方传教士在带来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在中国传播着天主教教义,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和传统士大夫们发生冲突。更为严重的是,当教权和皇权发生正面冲突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牺牲品。汤若望的悲剧只是这样的矛盾冲突的一段开场戏,在之后的历史中,这样的矛盾冲突还会一再上演,最终铸成了中国近代在科学技术上被西方远远甩在身后的历史悲剧。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