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有“怪癖” 或是缺乏安全感

扬子晚报网3月18日讯(通讯员 杨晶 记者 于丹丹)宝宝睡前老是喜欢抓着固定的那个玩具,一被拿开就大哭起来?总是喜欢卷自己的头发、吮吸手指、拉着妈妈的衣角才愿意睡觉?当看到宝宝这些睡觉“怪癖”时,你会否担忧?宝宝的这些行为又该不该纠正?

孩子睡觉有怪癖,或是缺乏安全感

章女士的女儿静静,自从一岁断奶后,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咬枕头毛巾。章女士担心会影响女儿的牙齿和嘴部发育,所以看见之后就会赶紧制止。但是让人郁闷的是小家伙只要咬毛巾,很快就会入睡,夜里也很少醒过来。一旦把毛巾拿走,她就大哭不睡觉,即使勉强哄睡了,半夜也会醒过来好几次。

无独有偶,李女士的儿子亮亮每天晚上都要和最爱超人玩偶一起睡,只有这样,晚上才不会哭闹。可是,时间长了,玩偶变得又黑又脏,李女士买了一个新的玩具给亮亮,可亮亮不要,吵着闹着要那个又脏又旧的超人玩偶。

为什么很多宝宝睡觉时都有这些相似的“怪癖”?记者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了解到,门诊每天都会碰到不少这样的孩子,有的严重的甚至白天外出玩也得抱着,即使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去。“其实这是孩子依赖感的一种常见转移方式,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儿童保健科池霞主任介绍,当孩子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或者经常独处时,心里会感到孤独与恐惧,这时他们就会从身边寻找一些替代物,比如奶瓶、玩具,尤其是一些特别柔软的东西,像毛巾、枕头、毯子……因为这些柔软的东西很像妈妈的皮肤和头发,抱在怀里,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

正常的恋物行为无需特意纠正

在临床上,这种行为又称恋物行为。婴儿期一般来说,宝宝到了6个月以后会开始认人识物,此时情绪开始发生分化,如会认准亲近的人,看到陌生人会认生等。8个月到1岁时,最容易对某些人或物品产生依赖,也就是形成所谓的恋物行为。

池主任告诉记者,恋物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是孩子遇到环境变化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爸妈细心、耐心地照料孩子,孩子就会与爸妈之间建立起一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表现为喜欢依偎着爸妈。一旦孩子与密切接触的爸妈分开了,这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就会被打破。于是,孩子就会开始从身边寻找一些物品来代替。当他们感到孤独、焦虑或恐惧时,就会紧紧地抓住这些物品,试图从中寻找到一种安全感。

“对待宝宝的这种恋物行为,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池主任说,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恋物行为也会慢慢消退。因此,家长看到孩子有恋物行为时,无需特意去纠正,但如果孩子的恋物行为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如一定要抱着毛绒玩具才能去幼儿园,离开了某样物件就不能入睡等,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值得一提的是,孩子长期使用的依恋物品,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引发其他疾病。

孩子出现恋物行为该怎么办?

一是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恋物行为”,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提起他的依恋行为,这样反而会加深他的记忆;二是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多拥抱、陪伴孩子,满足他们对安全感的需求,分散对依恋物品的注意力;三是要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自然入睡。

池主任提醒,如果孩子的恋物行为影响到日常的生活,纠正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有些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恋物行为,会采用各种极端的行为,比如藏物、搬家、转园等等,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更加紧张、焦虑。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