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星月之国的初体验

2018年是闺女的毕业季,也是中土旅游年,土耳其正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几年里因恐怖袭击、叙利亚战事而一再错过,每次看到棉花堡、热气球、蓝色清真寺的图片,都有一种渴望冲击着我的心房,这个横跨两大洲,有着独特人文地貌的星月之国让我心驰神往,我终究还是来了。

土耳其人爱吃甜食,早餐的辅料是奶酪、果酱、果脯,奶酪切块状如千叶豆腐,害得我几次误拿,甜甜圈甜腻的很,还有被糖浆包裹的果仁蜜饼,各种软糖更是口味众多,花花绿绿看得我眼花缭乱,不得不说,土耳其真是甜食爱好者的天堂。红茶是土耳其人的最爱,哪怕行车途中路边短暂休息,也会有人担着红茶和砂糖来贩卖,就像走街串巷一样,穿梭于人群之中。茶盘上托着郁金香形的玻璃杯,杯旁边一块方白糖,一个汤匙,这就是标配。一里拉一杯悠闲地喝完,还可以续杯,边喝边眺望远处的风景,待到心满意足地放下杯子,又可以满血复活地再次上路了。

土耳其人相貌立体,有着中东人和欧洲人共同的高鼻卧眼浓眉毛,脸部凹凸有致,高胸长腿美女随处可见,一路上我却发现很多土耳其男人好像更喜欢东方女人,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夸奖漂亮美丽的话,更有几个中文流利的小帅哥直接喊我妈妈,当场表达要当中国女婿的决心,妈呀!这也太直接太迫切了吧!也许是他们见惯了当地人的立体容貌,出现审美疲劳,反觉得平面的东方人更有吸引力吧!记得一个视频里外国小哥在中国的闹市区与母亲视频,兴奋地大喊:“妈妈,你看呀,到处都是外国人!”属于外国人的中国人在土耳其大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强大的购买力。土耳其里拉当时贬值的厉害,与人民币的兑换率一再下跌,当地人工资不高,普遍在1400里拉左右,所以旅游从业者及相关产业依赖于外国游客来带动,我想热情地夸赞也是促销的一种形式,大家在嘻嘻哈哈的寒暄之后愉快地成交,能愉悦地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诧异的还有一个场景。在爱琴海边散步,看到远处有人的衣服隐隐约约起起伏伏,惊恐地以为正在溺水,再仔细看过去,原来是身着布袍的女人在愉快地游泳,从头到脚都裹在袍子里,只露出脸,还能惬意地游着,呐呢!还可以这样?卖烤玉米的小贩推着小吃车缓缓步入海里,迎着海浪拖着车吃力地边走边吆喝,不时有游泳的人从水里站起来购买,海水不停地冲击着车轱辘,人和车都淋得湿漉漉的,但并不耽误买卖,此情此景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

由于是穆斯林国家,土耳其人不吃活鱼,更别提什么海参鲍鱼了,我曾经问过当地的导游守着这么多的大海,海边却没有海鲜出售?为啥仅有烤鱼,还又咸又干?她瞪大眼睛看着我:“鱼虾在海里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打捞上来呢?”想想也对,划疆为土,互不干扰。

土耳其和中国有一个相似点就是各地景观各异,风景大不同。棉花堡、番红花城、孔亚、伊斯坦布尔、希林杰小镇,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格,绝不雷同。有希腊蓝白风格的小巷;有古罗马遗址的以弗所;有遍布清真寺的阿拉伯风;还有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驿馆;还有像月球表面的卡帕多奇亚、白色碳酸钙沉积磊成的棉花堡,以及托钵僧的发源地;这样奇特的风景每次遇见都能带给我不同的视觉享受,鸽子谷的一树蓝眼睛,格雷梅的露天博物馆,远比图兹盐湖和国父纪念馆要震撼。

夜晚时分,清真寺上空传来悠长的宣礼声,召唤教徒咏诵,伊斯兰教每日要进行五次宣礼,唱经声通过扩音器响彻在城市各个角落,不同地点的人们按照屋顶箭头所示方向念诵着古兰经。此刻,整个城市突然安静下来,众生都在倾听……

我不禁想起蒋勋曾说过:旅游最大的反省是用异文化,去检查自身文化很多应该反省的东西。比较里面,才了解文化的不同,没有优劣。土耳其特有的伊斯兰文化督促人们自律,眼、手、心无时无刻不在反观自己,犹如《心经》里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如是,让我心生敬畏。

星月旗飘扬,特洛伊古城、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伊斯兰文化,土耳其曾经承载了太多的灿烂文明;石窟、教堂、大巴扎、三海三峡,东西方交汇在这里,绚烂出太多的神奇景观;眼前是浪漫的国度,热情的人们,怎让我开口说再见!

阅读剩余
THE END